本研究构建了基于Fe-喹喔啉(dithiol/diamino/dihydroxy)的三维MOF,其通道壁中精确排列双Fe位点,间距约7 Å。这种结构既保证了反应物与产物的自由扩散,又使相邻*OCH₂中间体能够近距离接触,为C–C偶联提供了理想的空间环境。通过调控配位原子(S、N、O)调节Fe中心的电子结构,进一步优化催化活性。
通过自由能计算与电荷密度分析,发现双位点吸附能显著降低COOH和CHO等关键中间体的能级,促进CO₂还原。在Fe-QDT中,双Fe位点协同活化OCH₂的C=O键,促使两个OCH₂中间体在相邻Fe位点上发生C–C偶联,形成OCH₂CH₂O。自旋电荷密度与电子局域函数分析证实了C–C键的共价性质。
OCH₂CH₂O可进一步还原为乙二醇、乙醇、乙烯和乙烷等C₂产物。Fe-QDT(FeS₄)在生成乙醇和乙烯时具有最低的势垒自由能变(ΔG),表现出最高的活性和选择性。其通道结构也利于产物脱附与活性位点再生,确保持续催化。
本研究通过构建具有双Fe位点的三维MOF,实现了高效的C–C偶联与CO₂至C₂产物的高选择性转化。Fe-QDT在乙醇和乙烯生成中表现出优异性能,证明了空间定向双位点设计的有效性。该工作不仅提出了一种新型C–C偶联机制,也为未来设计具有空间可控活性位点的MOF电催化剂提供了重要参考,推动C₂产物高效合成的发展。
文章地址:https://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10.1002/anie.202518398
2. 双位点吸附与C–C偶联机制
3. C₂产物的生成路径与选择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