锂-硫化聚丙烯腈(SPAN)电池在储能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,但循环稳定性差,这可能是由于阳极和阴极的电极/电解质界面不利造成的。
基于此,南开大学陈军院士团队通过调节溶剂与Li+和稀释剂的相互作用,设计并实现了电解质中基于阴离子适度溶剂化结构的互连簇
以同时构建高性能Li-SPAN电池的稳健阳极/电解质和阴极/电解质界面。
最佳电解质使Li-Cu电池在1 mA cm-2下的Li镀/剥离具有99.47%的高库仑效率。Li-SPAN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,在1215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4.21%。
此外,在有限电解质条件下(2.40 g Ah-1)组装的软包Li-SPAN电池的容量为3.75 Ah,相当于电池总质量为180 Wh kg-1的高能量密度。
这项工作为构建电池的坚固阳极/电解质和阴极/电解质界面提供了良好的电解质设计原理。
Constructing Robust Electrode/Electrolyte Interphases for Highly Stable Lithium–Sulfurized Polyacrylonitrile Batteries
Angew. Chem. Int. Ed. 2025, e202503214
https://doi.org/10.1002/anie.202503214
来源:电解质前沿